
修订后食盐专营办法+两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专稿
2021-09-15
作者:
浏览(lan)量:
本文作者:yiqi
中华(hua)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96号
现公(gong)布(bu)修订后的《食(shi)盐(yan)专营办法》,自公(gong)布(bu)之(zhi)日起施行。
总理 李克强(qiang)
2017年(nian)12月(yue)26日(ri)
食盐专营办法
1996年5月(yue)27日(ri)(ri)中华(hua)人(ren)民(min)共和(he)国(guo)(guo)国(guo)(guo)务(wu)院(yuan)令(ling)第197号发布根据(ju)2013年12月(yue)7日(ri)(ri)《国(guo)(guo)务(wu)院(yuan)关于(yu)修(xiu)改部分(fen)行政法规的(de)决定(ding)》修(xiu)订(ding)2017年12月(yue)26日(ri)(ri)中华(hua)人(ren)民(min)共和(he)国(guo)(guo)国(guo)(guo)务(wu)院(yuan)令(ling)第696号修(xiu)订(ding))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盐的管理,保障食盐科学加碘工作的有效实施,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食盐专营管理。
本办法所称食盐,是指直接食用和制作食品所用的盐。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食盐生产、销售和储备活动。
第四条国务院盐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盐业工作,负责管理全国食盐专营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盐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食盐专营工作。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第五条盐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业用盐等非食用盐的管理,防止非食用盐流入食盐市场。
第六条国务院盐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食盐生产、批发企业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信用管理,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记录、公示制度,提高食盐行业信用水平。
第(di)七条依(yi)法成(cheng)立(li)的盐(yan)业行业组织依(yi)照法律(lv)、行政法规和(he)章程,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lv),促进企业守法、诚信(xin)经(jing)营(ying),引导企业公平竞争。
第二(er)章(zhang)食盐生(sheng)产(chan)
第八条国家实行食盐定点生产制度。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不得生产食盐。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盐业主管部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审批确定食盐定点生产企业,颁发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证书,及时向社会公布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名单,并报国务院盐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非食用盐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盐应当按照规定在外包装上作出标识,非食用盐的包装、标识应当明显区别于食盐。
第十一条禁止利用井矿(kuang)盐(yan)卤水(shui)熬制食盐(yan)。
第三(san)章食(shi)盐销(xiao)售
第十二条国家实行食盐定点批发制度。非食盐定点批发企业不得经营食盐批发业务。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盐业主管部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审批确定食盐定点批发企业,颁发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证书,及时向社会公布食盐定点批发企业名单,并报国务院盐业主管部门备案。
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申请经营食盐批发业务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盐业主管部门应当确定其为食盐定点批发企业并颁发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证书。
第十四条食盐定点批发企业应当从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或者其他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购进食盐,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销售。
食盐定点批发企业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销售食盐,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阻止或者限制。
第十五条食盐定点批发企业应当建立采购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十六条食盐零售单位应当从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购进食盐。
第十七条食盐价格由经营者自主确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食盐零售价格的市场日常监测。当食盐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采取价格干预或者其他应急措施。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保障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的食盐供应。
第十九条禁止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盐。
禁止将下列产品作为食盐销售:
(一)液体盐(含天然卤水);
(二)工业用盐和其他非食用盐;
(三)利用盐土、硝土或者工业废渣、废液制作的盐;
(四)利用井矿盐卤水熬制的盐;
(五)外包装上(shang)无标(biao)识或(huo)者标(biao)识不符合国家有关(guan)规定的盐(yan)。
第四章(zhang)食盐的储(chu)备和应急管理
第二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盐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食盐供需情况,建立健全食盐储备制度,承担政府食盐储备责任。
第二十一条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定点批发企业应当按照食盐储备制度要求,承担企业食盐储备责任,保持食盐的合理库存。
第二十二条盐(yan)业主管(guan)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zhi)定(ding)食(shi)(shi)盐(yan)供应应急预案,在发生突(tu)发事件(jian)时协调(diao)、保障食(shi)(shi)盐(yan)供应。
第五(wu)章监督管理(li)
第二十三条盐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
(二)查阅或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购销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查封、扣押与涉嫌盐业违法行为有关的食盐及原材料,以及用于违法生产或者销售食盐的工具、设备;
(四)查封涉嫌违法生产或者销售食盐的场所。
采取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措施,应当向盐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书面报告,并经批准。
盐业主管部门调查涉嫌盐业违法行为,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盐业主管部门、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加强协作,相互配合,通过政务信息系统等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协作配合制度。
盐业主管部门、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依法不属于本部门处理权限的涉嫌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第二十五条盐业主管部门、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本部门的联系方式,方便公众举报违法行为。
盐(yan)业主管(guan)部(bu)门、食盐(yan)质量(liang)安(an)全监(jian)督(du)管(guan)理(li)部(bu)门接(jie)到(dao)举(ju)报,应(ying)(ying)当及时依法调(diao)查(cha)处(chu)理(li)。对实名举(ju)报,盐(yan)业主管(guan)部(bu)门、食盐(yan)质量(liang)安(an)全监(jian)督(du)管(guan)理(li)部(bu)门应(ying)(ying)当为举(ju)报人保密,并将处(chu)理(li)结果告知(zhi)举(ju)报人。
第(di)六章法律(lv)责任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盐业主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食盐和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盐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
(一)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生产食盐;
(二)非食盐定点批发企业经营食盐批发业务。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盐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吊销食盐定点生产、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证书:
(一)食盐定点生产企业、非食用盐生产企业未按照本办法规定保存生产销售记录;
(二)食盐定点批发企业未按照本办法规定保存采购销售记录;
(三)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超出国家规定的范围销售食盐;
(四)将非食用盐产品作为食盐销售。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盐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购进的食盐,可以处违法购进的食盐货值金额3倍以下的罚款:
(一)食盐定点批发企业从除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其他食盐定点批发企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购进食盐;
(二)食盐零售单位从食盐定点批发企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购进食盐。
第二十九条未按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作出标识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经营者的行为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同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食盐定点生产企业、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违反本办法的规定,被处以吊销食盐定点生产、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证书行政处罚的,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食盐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不得担任食盐定点生产企业、食盐定点批发企业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
食盐定点生产企业、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违反前款规定聘用人员的,由盐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吊销其食盐定点生产、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证书。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tiao)盐(yan)业主管部(bu)门(men)以及(ji)其他有关部(bu)门(men)的工(gong)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fa)追究刑(xing)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fa)给予处分。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除本办法的规定外,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食盐加碘工作还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渔业、畜牧用盐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盐业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shi)六(liu)条本办法自(zi)公布(bu)(bu)之日起施行。1990年3月2日国务(wu)院发布(bu)(bu)的《盐业管理条例》同(tong)时废止。
国务院法制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
就《食盐专营办法》修订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2017年1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修订后的《食盐专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就《办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食盐事关千家万户。请介绍一下修改《食盐专营办法》的背景情况。
答:盐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行业,食盐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1996年5月,国务院发布《食盐专营办法》(以下称原办法),建立了以食盐专营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对加强盐业管理、促进盐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根据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对原办法作了专项修改,将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的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盐业主管机构。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盐业体制改革工作,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9次会议和2016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先后审议并原则通过盐业体制改革方案。2016年4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25号,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的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实现盐业资源有效配置,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落实《方案》确定的各项改革措施,保障盐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需要抓紧对原办法进行修改。
问:这次修改《办法》有什么总体思路和考虑?
答:一是紧紧围绕《方案》,落实《方案》已经明确和各方面达成共识的改革举措。二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革食盐产、运、销领域的计划管理模式,打破区域限制,取消政府定价,引入市场竞争,释放市场活力。三是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的基础上,完善监管体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问: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食盐专营制度,此次修改《办法》对食盐专营制度作了哪些改革和完善?
答: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此次修改《办法》重点对食盐定点生产制度和食盐批发环节的专营制度作了完善,同时,取消了一些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和完善食盐定点生产、定点批发制度。按照《方案》关于坚持食盐专营制度、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定点批发企业的规定,明确省级盐业主管部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审批确定食盐定点生产、定点批发企业。
二是取消食盐产、运、销等环节的计划管理。删去了原办法关于食盐生产、批发、分配调拨、运输等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以及核发食盐准运证的规定。
三是取消食盐产销隔离、区域限制制度。根据《方案》关于食盐流通的规定,规定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申请经营食盐批发业务,省级盐业主管部门应当颁发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证书等。
四是改革食盐定价机制。根据《方案》改革食盐政府定价机制的要求,删去国家规定食盐价格的规定,明确食盐价格由经营者自主确定等。
问:前几年发生过“抢盐”风波,不少人还记忆犹新,大家很关心食盐的安全稳定供应问题。《办法》对确保食盐供应安全作了哪些规定?
答:我国食盐生产能力远大于消费量,供应较为充足。虽然一些特殊情况下出现过几次抢盐事件,但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经各部门密切配合,很快得到平息。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很重视食盐供应安全问题。《办法》也主要从两方面作了规定:
一是改革食盐储备制度。根据《方案》建立食盐储备体系的要求,规定省级盐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食盐储备制度,承担政府储备责任;食盐定点生产、定点批发企业承担企业食盐储备责任。
二是保障食盐供应。根据《方案》要求,增加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保障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的食盐供应。同时,规定盐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食盐供应应急预案,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协调、保障食盐供应。
问:老百姓一日三餐,食盐不可或缺。修改《办法》时对确保其质量安全有哪些考虑?
答:确保食盐质量安全是完善食盐专营制度的应有之义,为此,《办法》对食盐质量安全管控措施作了以下几方面规定:
一是完善食盐监管体制。根据《方案》关于保持现有专业化食盐监管体制不变,探索推进食盐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创造条件将食盐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职能移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的要求,维持了盐业主管部门负责食盐专营工作的职责,并增加规定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负责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责。
二是增加食盐企业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信用管理,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记录和公示制度的规定。
三是严防工业用盐等非食用盐流入食盐市场。根据《方案》要求,对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定点批发企业和非食用盐生产企业规定了产购销记录制度等。
四是进一步完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问:新《办法》生效的同时,还废止了1990年国务院发布的《盐业管理条例》,请问主要有哪些考虑?
答:1990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盐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盐资源开发、盐场(厂、矿)保护、生产管理、运销管理等作了规范。在修改《办法》的同时,我们还对《条例》也作了认真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关于食盐管理的内容,已在《办法》中作了统一规定。
二是对工业盐实行计划管理的内容,按照《方案》关于改革工业盐运销管理的要求,需要删去。
三是关于盐场保护的规定,随着我国有关物权、侵权、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等法律的陆续出台,已经实现了有法可依。
四是关于开办制盐企业许可,目前制盐企业需要依法取得矿产资源开发、用地、用海等许可,遵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管理等规定,没有必要重复实行开办制盐企业许可。
据(ju)此(ci),《条(tiao)例》已经没有需(xu)要保留的实质性内容,国务院决定予(yu)以废止。
坚持依法(fa)治盐落(luo)实盐业改革精神
——《食盐专(zhuan)营办法》修(xiu)订出台
中国盐业协会(hui)副理事长兼(jian)秘(mi)书(shu)长宋占京(jing)
日前,新修订的《食盐专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办法》的修订旨在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25号)(以下简称《方案》)中“坚持依法治盐”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依法治盐制度。此次修订的《办法》包括总则、食盐生产、食盐销售、食盐的储备和应急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及附则等七章共三十六条内容,基本涵盖食盐专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办法》的修订为加强盐业管理,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明确各方管理职责,创新管理方式,实施依法治理奠定了法律基础。
二是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办法》再次明确规定“国家对食盐实行专营管理”。这充分体现了《方案》关于“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澄清了社会上关于国家取消食盐专营的误解。同时,根据《方案》的要求,对食盐专营制度也作了进一步完善,取消食盐产销隔离、区域限制制度,改革食盐定价机制,释放食盐市场活力。
三是完善食盐定点生产和批发制度。《办法》依据《方案》精神,明确国家对食盐实行定点生产和批发制度,规定“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不得生产食盐”、“非食盐定点批发企业不得经营食盐批发业务”,对“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生产食盐”和“非食盐定点批发企业经营食盐批发业务”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四是建立生产和采购销售记录制度。《办法》规定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非食用盐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销售记录制度,食盐定点批发企业应当建立采购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同时,对未建立生产和采购销售记录制度的情形加大了处罚力度,情节严重甚至吊销企业证书。
五是建立食盐储备和应急管理制度。《办法》依据《方案》精神,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盐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食盐储备制度,同时规定盐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食盐供应应急预案,以保证发生突发事件时协调、保障食盐供应。
六是建立食盐市场价格日常监测制度。《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食盐零售价格的市场日常监测。这体现了《方案》关于“防止普通食盐价格异常波动”、“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精神。
七是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办法》明确要求“加强对食盐生产、批发企业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信用管理,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记录、公示制度,提高食盐行业信用水平”,这充分体现了《方案》关于“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精神。《办法》还规定对被吊销企业证书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定点批发企业高管人员实行5年内行业禁入处罚,加大了对有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的监管和惩戒力度。
八是建立举报制度。《办法》规定盐业主管部门、食盐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公开联系方式,方便公众举报违法行为,接到举报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这体现了社会监管、民主监管的社会共治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共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九是建立健全(quan)行政(zheng)执(zhi)法(fa)协作(zuo)配合(he)(he)制度。《办法(fa)》规定(ding)盐(yan)业主管部门、食(shi)盐(yan)质量安全(quan)监管部门应当通过政(zheng)务信息系统实现(xian)信息共享,建立健全(quan)行政(zheng)执(zhi)法(fa)协作(zuo)配合(he)(he)制度。这体(ti)现(xian)了《方案(an)》关于“完善食(shi)盐(yan)专业化监管体(ti)制”的精神和中央关于“综合(he)(he)执(zhi)法(fa)”、“联合(he)(he)执(zhi)法(fa)”的精神。
《食(shi)盐专(zhuan)营办(ban)法(fa)》修订凸显五(wu)大亮(liang)点
中国(guo)(guo)电子信息产(chan)业发展(zhan)研究院消费品(pin)工业研究所蒋(jiang)国(guo)(guo)策博士
这次国务院修订《食盐专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1996年《办法》颁布以来的第二次修订。第一次修订是2013年12月7日,国务院决定将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的审批机构由国务院盐业主管机构调整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盐业主管机构审批。目的是依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好地方政府贴近基层的优势,促进和保障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激发市场、社会的创造活力。本次修订主要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25号)(以下简称《方案》)关于完善盐业法律法规体系的要求,为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食盐专营制度,促进依法治盐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本次修订后的《办法》呈现出五个突出的亮点:
一是立足国情,明确定点产销制度。为加强对食盐的管理,保障食盐科学加碘工作的有效实施,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办法》立足我国食盐专营的国情,继续明确“国家对食盐实行专营管理”。在食盐生产方面,明确国家对食盐实行定点生产制度,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不得生产食盐,并明确了企业获得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证书的程序。在食盐销售方面,明确国家对食盐批发实行定点批发制度,非食盐定点批发企业不得经营食盐批发业务,并明确了企业获得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证书的程序。
二是与时俱进,注重释放市场活力。《办法》紧紧贯彻《方案》精神,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一些不利于释放市场活力的规定予以革除。在改革产销分离方面,明确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可以依法获得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证书开展食盐批发业务。在改革区域限制方面,明确食盐定点批发企业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销售食盐,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阻止或者限制。在改革运销管理方面,为贯彻落实国家取消食盐产、运、销等环节计划管理的精神,删去关于食盐生产、批发、分配调拨、运输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以及食盐准运证管理的相关规定。在改革定价机制方面,删去国家规定食盐价格的规定,明确食盐价格由经营者自主确定。
三是牢守底线,突出食盐质量安全。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办法》把食盐质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食盐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将被“零容忍”。在加强非食用盐管理方面,规定盐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工业盐等非食用盐管理,防止非食用盐流入食盐市场。非食用盐的包装、标识应当明显区别于食盐。非食用盐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产购销记录制度。明确禁止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盐,并完善了禁止作为食盐销售的产品类别。在加大违法行为惩戒力度方面,对食盐质量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提高了处罚数额,明确了违法经营企业退出机制和行业禁入等措施。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作了衔接,同时做好法律责任与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衔接。
四是夯实基础,着力强化民生保障。食盐是生活必需消费品,其供应安全与否关乎社会稳定。《办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更加注重增强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在保持价格稳定方面,根据《方案》关于“加强对食盐零售价格的市场监测”、“防止普通食盐价格异常波动”的要求,增加了价格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食盐零售价格的市场监测,当食盐价格发生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依法采取价格干预或者其他应急措施的规定。在保障供应方面,增加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保障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的食盐供应。同时规定盐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食盐供应应急预案,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协调、保障食盐供应。在加强储备方面,按照《方案》“建立由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组成的全社会食盐储备体系”的要求,规定省级盐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地食盐供需情况建立健全食盐储备制度,承担政府食盐储备责任,食盐定点生产企业、食盐定点批发企业应当承担企业食盐储备责任并保持合理库存。
五是权(quan)责(ze)明晰(xi),深入(ru)完(wan)善监(jian)(jian)管(guan)体(ti)制(zhi)。根据《方(fang)案》“完(wan)善食(shi)(shi)盐(yan)(yan)专业(ye)化监(jian)(jian)管(guan)体(ti)制(zhi)”、“探索推进食(shi)(shi)盐(yan)(yan)安(an)(an)全(quan)监(jian)(jian)管(guan)体(ti)制(zhi)改革(ge)”的要(yao)求,在部(bu)(bu)门职责(ze)分工方(fang)面,《办法》明确将食(shi)(shi)盐(yan)(yan)监(jian)(jian)管(guan)分为食(shi)(shi)盐(yan)(yan)专营监(jian)(jian)督(du)管(guan)理(li)和(he)食(shi)(shi)盐(yan)(yan)质(zhi)(zhi)量(liang)安(an)(an)全(quan)监(jian)(jian)督(du)管(guan)理(li)两条线,即在坚持(chi)盐(yan)(yan)业(ye)主(zhu)管(guan)部(bu)(bu)门实施食(shi)(shi)盐(yan)(yan)专营监(jian)(jian)督(du)管(guan)理(li)的同(tong)时,增加了食(shi)(shi)盐(yan)(yan)质(zhi)(zhi)量(liang)安(an)(an)全(quan)监(jian)(jian)督(du)管(guan)理(li)部(bu)(bu)门负(fu)责(ze)食(shi)(shi)盐(yan)(yan)质(zhi)(zhi)量(liang)安(an)(an)全(quan)监(jian)(jian)督(du)管(guan)理(li)工作的规定。在部(bu)(bu)门协(xie)(xie)作机制(zhi)方(fang)面,为落实《方(fang)案》关于各(ge)司其职、密切协(xie)(xie)作的要(yao)求,《办法》增加了部(bu)(bu)门之间应加强(qiang)协(xie)(xie)作,通过政务信息(xi)系统(tong)实现信息(xi)共享的条款。